第1章心理测量学.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1章心理测量学

SPRINGANDAUTUMNADVERTISINGEXQUISITETEMPLATES

Thankyoufordownloading,BazhongCity,SichuanProvinceSpringandAutumn

adsmaingraphicdesign,thereareanyquestions,pleasecontactthericehullmy

businessnumber.

课程说明:

n1、课程目的:在了解测量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学

会评价、使用、编制心理测验。

n2、内容简介:《心理测量》是心理学主干课程之

一。我们将其分为“测量学基本原理及测验编制技

术”、“测验类型及相关测验简介”两个部分,便于

同学们学习。该课程辟专章介绍了目标参照测验

的理论与技术、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测量学新观点;

增加了测验等值、题库建设、教师自编测验等实

用技术的介绍;加强了对我国学者在测量学领域

研究活动与成果介绍。本课程可作为心理学、教

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测量课教程,也可作为从

事心理咨询、考试评价、人员测评等工作的人员

的参考课程。

学习目标:

n学生要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n其一,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n其二,为从事心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方

法,也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提供方法。

n其三,为学生今后工作提供有用的心理

测量方法与工具。

主要参考书

n1、金瑜主编《心理测量》华东师范大学版,2019,8

n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版,1985年

n3、彭凯平《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89

年(通俗易懂,阐释详细)

n4、戴海崎、张峰、陈雪峰《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版

n5、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n6、郑日昌著《心理测量学》人教版1993年9月(理论简介

后,侧重各种测验的介绍和使用)

n7、丁宝坤、王玉《心理测量学》中国医科大版(心理咨询

培训教材,重点在于疾病诊断)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起源:现代心理测量和测验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在19世纪的欧洲才发展成熟起来的,其直接动因是源于人

们对心理特征的个别差异进行评定的需要。“心理的差异是客

观存在的,有差异就要有测量和评论他的方法。”人们创造了

丰富的语汇来描述这种差异。但是,对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来

说,定性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到有效的方法对之加

以定量的刻画,于是将数学导入心理学,借助一定测量工具,

对心理和行为进行数量分析,称为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包括

三个方面:心理物理法、心理量表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

和心理量表法是心理测量的最早前身。

地位与发展趋势:

n心理学发展至今,心理测量仍然是

一种应用范围较广、实际效果较好

且操作性较强的测验方法。它与对

变量加以严格控制的实验方法构成

心理学实证研究的两大范式,并近

来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无处不在的心理测验

n评估以某种形式渗透到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正式或非正式地,

我们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我们生

病时,甚至当我们违反社会行为规则时,都要受到评估。孩

子们接受各种各样的评估,理想上是作为保证他们的发展沿

着有效途径,以达到充分发展他们的个人能力的一种方法,

虽然很可能不总是这样。年轻人和成年人受到评估是为了确

定是否适合某一工作,或者开发自己的潜能。工作中的人们

为了职业发展的目的,为了升迁,为了连续计划的安排,为

了组合有效的工作团队等等而越来越多的卷入评估。如果我

们的心理健康有波动,有些评估会找到方法帮助我们回到能

更好应付的状态。违法的人有时也要接受评估,以确定他们

是否适合接受辩护,而且评估会成为对监狱囚犯康复项目的

整合的一部分。评估围绕着我们,测量是其形式之一。

2000多年

文档评论(0)

tata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