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武汉研学课程设计.docx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武汉研学课程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武汉研学课程设计

【摘要】本文以“英雄武汉,江城新生”研学课程为例,依托武汉市晴川阁、汉口江滩、江滩防洪纪念碑等教育资源,聚焦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环节,探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课程设计。

【关键词】研学旅行;核心素养;地理;英雄武汉

研学课程设计背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为地理学习提供了真实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亲身体验地理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辛亥革命110周年,于时代交汇处回望历史,武汉作为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亦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城”。因江而兴,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造就了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衍生了多元并存的江城文化。奔流不息的长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鼓舞人心的革命文化、日新月异的城市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与水的相生相抗。从大禹治水到近现代的抗洪斗争,武汉人民一次次无畏奔赴前线,与洪水展开殊死博斗。这份深植于骨子中的英勇与顽强,是这座城市血脉中流淌的基因,使武汉人民无愧为英雄的人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逐渐提高,武汉人民对江水的治理与洪灾的防御有了更加科学化的应对方案,这座依水而兴的城市逐渐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2020年武汉突遭疫情,在抗击疫情的进程中,这座城市依旧彰显出英雄底色。

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底蕴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设计研学课程,在时代的变迁中,让学生学习武汉人民英勇抗疫事迹,感受江城今朝的英雄血脉传承,深度领悟习总书记所称赞的——“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为激励中学生学习党史国史,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昂扬斗志,鼓励其争做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开发与实施了这项研学课程。

研学课程目标设计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研学课程目标是研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立足研学内容而明确研学目标是课程科学性与结构完整性的重要保证。

晴川阁坐落于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北临汉水,东濒长江,内设有大禹文化博物馆以展示大禹治水精神。4000年前大禹导引汉江水在龟山入江,目前该馆已成为武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滩防洪纪念碑是1969年为纪念1954年武汉军民抗洪抢险的壮举而建。学生于此地瞻仰,学习先辈们战胜洪魔、保卫城市安全的光荣事迹,感悟武汉军民的英勇风采,向抗洪英雄致敬。新世纪以来,汉口江滩历经改造,已成为武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首选之地,是城市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的生动体现。作为本次课程的结束环节,观看影片《中国医生》是对新生江城英雄文化的致意。基于以上独特的研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设计研学目标。

区域认知层面:①确定晴川阁的地理区位,分析大禹治水的引水走向,形成空间区域层面认识地理事物的思维和能力。②确定武汉两江交汇的地理位置,描述其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形成空间区域层面认识地理事物的思维和能力。③确定汉口江滩的地理位置并描述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形成空间区域层面认识地理事物的思维和能力。④了解新冠疫情在武漢蔓延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空间区域层面认识地理事物的思维和能力。

综合思维层面:①从地形、水文、气候、人类活动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出发,综合分析大禹引水及治水策略的科学性,培养运用综合视角、多元思维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②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自然和人文要素出发,综合分析武汉水患频发的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危害,培养运用综合视角、多元思维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③综合剖析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探讨汉口江滩形成的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对江滩环境的改善作用,培养运用综合视角、多元思维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④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自然和人文出发,分析武汉内部地理特征,据此探究其与疫情防控的关联,培养运用综合视角、多元思维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实践活动层面:①行前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独立描绘大禹在鄂治水的地域范围,培养观察、勘测、绘图等实践力。②行前收集武汉人民抗击水灾的资料,现场考察地理区位,倾听讲解,演讲汇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考察等实践力。③通过实地勘察、拍摄记录、问卷访谈等手段,增强地理考察、调研等实践力。④通过观影前搜集资料,观影后思考感悟,培养材料分析等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层面:①深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传承大禹治水精神,感悟人与自然关系发展,树立并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理念。②学习和领悟先辈们英勇抗灾的感人先进事迹,致敬人民英雄,培育家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