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庆余张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酬朱庆余张籍

张籍,字文昌,今苏州人,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后来做过水部员外郎,世称张水部。

唐代,应试的举子有向名人呈送诗文的风尚,目的是希望名人向主考官推举。著名诗人朱庆余应试时,曾以《闺意》诗献给水部郎中张籍。诗云: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收入《唐诗三百首〕,题为《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把自己应试比作新娘子初见“舅姑〞,他的“处女作〞是不是“人时〞呢?他希望张籍能赏识自己,并向主考官推举。所以,这首诗是比喻、暗示诗,而“画眉深浅人时无〞一语双关,妙不可言。醉翁之意不在“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在他写的文章“深浅人时无〞。

张籍读诗中委婉曲折之语,深悟其意,便也同样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写了一首《酬朱庆余》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鲜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水部把朱庆余比作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他用“时人贵〞三字委婉地表示朱庆余的文章是“合乎时〞的。张籍还把朱庆余的考试文章比作“越女〞的一曲菱歌,非常动听而感人,可说是价值连城的。

张籍与朱庆余都是大诗人,他们以诗传递心声,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2.《近试上张水部》和《酬朱庆馀》

含蓄蕴籍.

诗中说:“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意思很显然,是要探问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合乎要求,能不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自己是不是能够榜上有名。对朱庆馀的探问,张籍自然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作了巧妙的回答,这就是这首七言绝句《酬朱庆馀》。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但还不够自信。“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装扮,从清澈明净风光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合格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第二句“自知鲜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美丽,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考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对朱庆馀的欣赏之情。“齐纨未足人间贵〞,“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名。这句表面是说,无论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采菱》古曲,是高雅的曲子《襄阳耆旧传》:“宋玉对楚王曰:‘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和而知之者数百人。〞’《淮南子》:“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假设《延露》、《阳局》,非歌拙也,听各异也。〞而乐府古题有《采菱曲》,以此为题创甚多。在这里,用“菱歌〞比朱庆馀的文章。这句紧承前句,说朱庆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作者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的。两句结合起来,除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馀的德行文章,说明朱庆馀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欣赏之情,自然,喜爱奖掖后进、爱惜人才的品质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在艺术上,这首诗也很有特色。通篇用比拟的手法,把自己的意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饶有机趣。朱庆馀的原诗就很巧妙,他向官水部郎中的张籍探问对自己文章的看法,自然不好明说,明白说出不仅不恰当,也不能够显出自己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把自己比做一个精心装扮、准备去拜见公婆的新妇,巧妙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同时再一次显示自己的才华。张籍用同样的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对朱庆馀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后回答了他的疑问。

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当然,这两首诗,如果单单看作是闺情诗,也是很成功的。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够;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徐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徐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全诗前后连贯、脉络清楚,也饶有兴味、耐人咀嚼。

1、原诗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